贴片式电阻器超导体、导体、半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更新时间:2024-10-22 14:50:00
声明:该内容来源于表面组装与贴片式元器件技术,由芯引力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人员。
贴片式电阻器,又称为贴片式电阻、片式电阻器、片式电阻,属于电阻器中的一种结构形式。
超导体、导体、半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有时候你可能会听到有人说:“请给我一个电阻。”“请给我量一下这个电阻有多大。”“请问,是电阻负载,还是容性负载,还是感性负载?”事实上,这里的“电阻”二字是汉语里的习惯称呼,严格地讲,它们实际上代表的物理含义分别应当是“电阻器”“电阻值”和“电阻(性质)”。电阳器、电阻值和电阻在定义上、在某些外语中是有严格区别的。
>电阻的定义
物体所具有的阻碍电流流通的性质叫做电阻。电阻的性质是在阻碍电流流通的同时,将电能转变为热能。
》超导体、导体、半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从电学的角度,世界上的任何物质都可以分为超导体、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如果将它们进行量化区分,则如图2.1所示。
图2.1 物质的电阻率及物质的电学分类
其中:
①体电阻率为0或者几乎为0的物质叫做超导体,目前只有在很低的温度下才能够见到这种体电阻率为0或者几乎为0的超导体物质,而在常温下却见不到。
②体电阻率为10-~10-Ω·cm的物质叫做导体,例如金属有很强的导电能力,如果将其两端接上电源就会有很大的电流流过(请不要直接做这种实验,以免损坏电源)。
③体电阻率为10-~10°2·cm的物质叫做半导体,例如硅的导电能力就不如普通金属。
④体电阻率为10°以上的物质叫做绝缘体,例如将玻璃的两端接上电源就几乎没有电流流过。
第一类导体与第二类导体
如果将导体进一步详细分类,还可以将其分为第一类导体和第二类导体。第一类导体的特点是,电荷在物体内移动时,并不引起物质化学性质的变化和显著的物质迁移,它们的导电机制是自由电子的移动或者带正电荷的空穴的移动,例如金属或者合金等物质的导电过程。而第二类导体的特点在于,电荷在物体内移动时,同时伴随着物质化学性质的变化和显著的物质迁移,其导电机制是离子的移动,例如电解槽中电解冶炼铝的过程或者电解槽中电镀铜等离子类溶液和离子类熔融液之类的液态物质的导电过程。图2.2是作为第一类导体例子的铜与作为第二类导体例子的硫酸铜溶液的比较。我们平时所使用的电阻器都是由第一类导体即由金属、合金或者半导体材料制作而成的。
图2.2 第一类导体与第二类导体